联华证券_配资门户网_股票在线配资_配资炒股网站

华润置地架构大调整能否扭转销量业绩颓势?|产业深读

发布日期:2024-03-25 04:13    点击次数:100

  

3月11日,华润置地(01109.HK)发布2月份未经审核营运数据,数据显示其实现总合同销售金额约91.9亿元,同比下滑62.0%;总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45.65万平方米,同比减少52.1%。同期,华润置地录得权益合同销售金额及权益合同销售建筑面积分别约64.5亿元及34.26万平方米,分别按年减少65.0%及53.2%。

销售业绩下滑的背景下,2月初,华润置地再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组织架构调整。此次调整后,华润置地又将迎来怎样的变化?

华润深圳湾项目实景图

权益合同销售金额及面积连续9个月同比下滑

销售的下滑并不是2月份才出现的。根据1月份公布的运营数据显示,华润置地1月份实现总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114.2亿元,总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53.03万平方米,分别按年减少28.7%及25.9%。同期,权益合同销售金额及权益合同销售建筑面积分别约人民币77.4亿元及36.70万平方米,分别按年减少35.8%及31.1%。

2024年前2个月,华润置地累计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206.1亿元,同比减少48.8%;总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98.68万平方米,同比减少40.8%。

事实上,虽然根据此前公布的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华润置地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3070.3亿元,同比实现微增,增加1.9%。在绝大部分房企业绩下滑,甚至亏损的情况下,华润置地凭借销售金额实现的微增实属不易,继续维持了市场领先地位。

但是,2023年,华润置地也仅有前5个月销售金额与销售面积同比实现增长,其中3月、4月、5月,华润置地的单月合同销售金额超过300亿元。不得不提的是,当时房地产市场整体进入“小阳春”,购房者此前积压三年的购房需求得以释放。

自2023年6月以来,除了10月份合同销售金额同比微增0.4%、11月份合同销售金额同比增加8.6%以外,其他各个月份,华润置地的合同销售金额、合同销售建筑面积同比均下滑;权益合同销售金额及权益合同销售建筑面积,更是连续9个月同比下滑。

如果说,2023年华润置地的销售情况还算稳定,单月合同销售金额基本维持在200亿元左右。进入2024年,华润置地的销售情况则每况愈下。1月份,华润置地的合同销售金额下降为114.2亿元,2月份甚至跌破100亿元,仅为91.9亿元。销售下滑的程度堪称“触目惊心”。

组织架构再次迎来大调整

销售表现的颓势,虽然与当前房地产市场整体信心有待提升、购房者观望情绪有关。但是,显然,华润置地也在积极从公司管理上寻求转变的良方。

2月6日,有消息称,华润置地董事长李欣就召开了一个小范围会议,正式公布了组织架构调整方案:华润置地由原来的七个大区合并为五个大区,原28个地区公司合并为20个地区公司。具体来看,原华北大区与东北大区合并,成立新的北方大区;取消华中大区;原华中大区武汉公司、长沙公司划归华西大区管理,新的华西大区改称中西部大区;原华中大区郑州公司划归北方大区管理。

这与华润置地2023年各大区的销售表现也密切相关。梳理华润置地2023年各大区的签约数据可以发现,被合并的东北大区在几个大区中签约金额最低,被取消的华中大区紧随其后。再对比2022年数据,华北大区和东北大区签约金额下滑最严重,同比下降超过20%。

重组之后,华润置地将形成华东、华南、深圳、北方、中西部五个大区。旗下部分地区公司也将进行整合,相关人员也会进行调整,未来大区总经理主要承担业务督导职责,片区直接向总部汇报。

这意味着华润置地的管控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由此前的三级管控,变成哑铃型模式,未来华润置地会更接近总部——地区两级管控,地区公司直接向总部汇报,更加“强公司,弱大区”。甚至有消息称,地区公司总经理职级甚至可以与大区总平级,这代表着,未来华润置地将会迎来20个地区公司“赛马”,进一步激活地区公司的潜力。

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华润置地此次调整目的在于针对行业与市场变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实现更加精细化的管理,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更好地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

这并不是华润置地近年来首次对组织架构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

早在2021年,6月,华润置地就对大区的职责和部门进行了精简,将40多个城市公司逐步调整为35个左右。2022年4月,华润置地再度开启了新一轮组织调整,对城市公司进行整合,到2022年年底,华润置地片区公司缩减至32个。再后来又陆续缩减至2024年调整前的28个,到如今调整为20个地区公司。

华润置地在广州某项目实景图

管理调整带来的效益尚不显著

不过,组织架构的调整能否带来收益的增加,效果还不明显。

从2022年公布的业绩报告显示,华润置地2022年累计实现营收2070亿元,同比下滑2.4%;净利润280.91亿元,同比下滑13.3%;累计合同销售金额3013.3亿元,同比减少4.6%,仅实现制定目标的一半。

2023年的收益,就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2023年累计合同销售金额约3070.3亿元,同比增加1.9%;总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1307.31万平方米,同比减少8.3%。

根据2023年半年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华润置地的综合营业额和核心净利润同比微增,但是其中,开发销售型业务营业额同比下降8%,带来的核心净利润同比下降15.5%。华润置地方面也表示,核心净利润的增长主要来自公司经营性不动产业务及轻资产管理业务的快速增长和整体运营效率的提升带来的收益贡献。

在行业新发展模式下,华润置地确实向大资管业务转型,经营性不动产业务高速发展,但是开发销售型业务的发展却未能步调一致。

特别是,华润置地总裁李欣曾在业绩会上表示,要坚持“有利润的营收增长和有现金流的利润”的经营策略,而华润置地的毛利润已经连续3个报告期负增长。

2022年,华润置地的毛利润率、净利润率分别为26.2%、15.6%,较2021年分别同比下滑0.8个百分点、2个百分点。2023年上半年,华润置地毛利润187.2亿元,同比下滑4.65%;综合毛利率为25.7%,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其中,开发销售型业务毛利率为17.0%,同比下降5.8个百分点。

此前,房企们在纷纷追求千亿销售目标时,不少都出现了规模扩张与利润增长不一致的情况,甚至是反向增长的悖论。对比2022年与2023年的销售额,华润置地在行业的排名稳住了第四,但是在“推动开发销售型业务进一步夯实行业地位”的过程中,华润置地似乎也未能免俗,走入利润下滑的僵局。

如今,华润置地再次调整组织架构,进一步下放权力到地区公司,不外乎希望进一步增强地区公司的活力,提升管理效率,但是能否助力实现销售业绩的增长乃至挺进行业前三的位置,仍未可知。

南方+记者 柴亚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