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华证券_配资门户网_股票在线配资_配资炒股网站

有人想杀李白,杜甫写诗公开支持李白,写出千古名篇

发布日期:2024-03-11 03:11    点击次数:56

  

李白跟杜甫,是中国古代两个最伟大的诗人,他们两个人的友情,也是古代诗人间最为动人的友情。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三年(756),李白参加永王李璘的幕府,结果永王在与肃宗争夺帝位的过程失败了,李白受牵连,最终被流放夜郎。

当时,就有人认为,李白是谋逆大罪,应该诛杀。杜甫知道后,写下了《不见》一诗,公开支持李白。

不见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第一句“不久李生久”,李生就是李白,杜甫和李白自从天宝四年(745)在兖州(今山东兖州)分手后,就一直没有再相遇过,距写《不见》诗时,已经十五年之久。

佯狂真可哀。杜甫真是李白的知己,他知道李白的狂放不羁是装出来的,他知道李白内心充满着不平之意。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受永王李璘牵连的李白,被肃宗集团视为“乱臣贼子”,欲杀之而后快,在这样的政治形势,杜甫能表现出对李白的同情,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独怜才”,怜的不仅是李白的诗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这一联的是对李白人生境遇的绝妙概括。

李白诗才敏捷,一生写了千首好诗,然而却命运多舛,一生飘零,唯酒相伴。古来才命两相妨,杜甫自己也是如此,因此他能深刻体会李白的痛苦,对李白的人生遭遇抱以深深的同情。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匡山,是指四川北部的大匡山,李白年少时曾在这里读书。

最后一联,杜甫殷切盼望,李白能免去流放之罪,终有一天能叶落归根,回到大匡山。此时杜甫在成都,李白若回大匡山,两人便近了。

杜甫的这首《不见》,句句直陈对李白人生际遇的同情,对李白遭受到不公对待的不满。

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下,曾在敌军中任过伪职的王维,也才被降职处分,而李白却被流放夜郎,说明王朝内部的斗争,往往更为激烈,更为敏感。而杜甫,却不惧政治压力,敢于写诗支持李白,既表现了两个伟大诗人之间高尚的友情,也表现出了杜甫伟大的人格魅力。杜甫能成为“诗圣”,也跟他能时时展现出伟大的人格光芒有关。